|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区域置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月30号血腥黎明,鱼死网破,移民屠杀直指全澳15.5万中国留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hink 发表于 8-4-2010 09:37:15
      23861 192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帖最后由 think 于 2010-4-8 11:26 编辑

      澳洲人报今天的文章,我们如何如何消除人口爆炸的炸弹。该报编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人口的限制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或者是对经济产生不良的重击。早先,我抛出的有关澳洲移民政策会对澳洲经济产生蝴蝶效应的担忧,现在,两路观点和担忧,殊途同归地走到一起。澳洲的人口该不该控制,如何控制,如何在不妨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改革移民政策和人口战略,这将是摆在下一任政府办公桌上的难题。
      澳洲人报经济专栏编辑MICHAEL STUTCHBURY表示,澳洲作为世界两个能源需要大国印度和中国的能源供给地。在这两个腾飞的大国的推动下,澳洲的经济将持续地增长,而繁荣的澳洲将是移民的热点国家之一。人口的问题,同时引发了联邦政府以及各个州政府的讨论。澳洲罕见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同时讨论一个问题的局面出现了。
      纽省前任财政部秘书PERCY ALLAN表示,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像澳洲这样,对于人口的失衡不加控制,以及对人口策略的短视。在任的财政部秘书KEN HENRY表示,澳洲包含了两个非常不寻常的人口分布。在一些大城市里,人口密度超高。而一些乡村地带,则是人迹罕至,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大城市人口密度。他表示,澳洲的百分之90的人口都聚集在大城市。悉尼墨尔本占人口的百分之四十,22%的人口在布里斯本,柏斯,以及阿德雷德。
      尤其是纽省政府,开始用一些数据来抱怨,大声疾呼,悉尼已经人满为患。而日益攀高的悉尼地产价格,则是对悉尼本地居民的巨大威胁。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这才是导致这次人口问题讨论的根本所在。
      复活节后的第一天,我看到澳洲各个媒体的头版铺天盖地地都是在讨论人口问题,以及澳洲公众的信息反馈。我已经感到山雨欲来,风已满楼。现在的留学生的准移民团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手不是政府,而是广大的澳洲公众。
      4。30的凌晨将会凝聚着很多人心碎的晨露,是次的移民政策调整将是无情的,充满血腥的。工党政府会为了广大澳洲公众的利益,而牺牲广大留学生准移民团体的利益。一手是留学生准移民,另外一只手是几千万手里握着选票的澳洲公众,谁重谁轻,一目了然了。
      从4月初澳洲各大城市媒体channel 7, channel 10,sbs不停报道移民和留学生的负面新闻,大多关于由于留学生怎多城市交通住房严重受到打击,当地民众对此非常不满,称成千上万的留学生抬高了买房,租房价格让当地人民无法忍受,却闭口不提辛劳的移民和留学生为澳洲带来的亿万澳币,经济和产业的繁荣,养活多少当地的无业游民和慵懒散漫的local。从印度学生不断惨遭local歧视殴打致死的案件,很清楚便可以看到local对留学生和新移民的歧视和排挤,并把失业房价一系列的脏水迁怒于留学生和新移民。印度留学生已经是世界闻名的种族歧视的范例。印度人一直团结一致,走在明处。而在暗处为澳洲政府买单的却是中国人,一直选择默默容忍。

      在世界上澳洲一流学费,三流教育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澳洲政府身上的遮羞布就是移民和pr,这是公认的事实!诚实来讲,15.5万中国留学生投资大把金钱来澳洲留学大多抱有移民的目的,这个目的非常正当,无可厚非!不仅中国留学生,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大多希望移民澳洲,4月30日,如果澳洲政府推出令人无法接受的移民政策, 届时即将爆发史无前例大规模类似09年留学生反种族歧视,反工作歧视,反移民歧视的大规模游行,澳洲政府势必,已经做好鱼死网破的心理准备,为了大选拉拢local,抚平local对留学生和新移民的不满,澳洲政府必将招致一忍再忍留学生激烈反抗,局面必将鱼死网破,澳洲政府也将为此付出代价,教育产业对留学生失去诚信和移民招牌,必将全面崩盘。中国人的容忍度和辛劳是出了名的,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什末都可以牺牲,愿意用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给孩子换一个美好的前程,所以给澳洲政府买单最豪爽,最无怨言的就是中国人,但是面对刻薄不仁不义的澳洲政府,中国人已经失去耐心,一旦移民政策彻底超出了中国人容忍的底线,激怒了15.5万中国人的利益,必将招致最彻底决绝报复!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顶 踩
      沙发
      Yawn 发表于 8-4-2010 09:49:32
      沙发,顶一个,心态放好,不给移民就回国,有什莫了不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xuan.zhang 发表于 8-4-2010 10:02:26
      对呀,其实你想想,在中国,外地人想进大城市拿城市户口不是和我们现在想拿PR一样?我记得在国内的时候天天听人家说什么外地人为了户口把工资压得很低,只要公司给解决户口问题就行,害得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找到了薪水也不高之类的,如果你是那个城市的人你也会不喜欢这样吧,那么澳洲人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想要太多留学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你要在人家家门口混饭吃嘛。

      更何况政策要变也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人家的国家,人家的政府,我们能怎么样呢?当然花了那么多钱最后没有达到自己想得到的自然会很郁闷,但是想一想,毕竟留学的经历还是很有意义的嘛,放宽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毯
      vincevince 发表于 8-4-2010 10:09:15
      别惹怒了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quqi 发表于 8-4-2010 10:20:22
      这个标题太强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adelaidede 发表于 8-4-2010 10:31:17
      中国人不会血腥报复, 中国人有血性的很少很少,讲究“和谐”中庸。关上门,部分人会默默地离开,屁也不会放的。
      人少了不好,人多机会才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islandking 发表于 8-4-2010 10:36:11
      楼上的说的很对。如果换成穆斯林就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19571983 发表于 8-4-2010 10:37:10
      本帖最后由 19571983 于 2010-4-8 11:53 编辑

      回国,别自欺欺人了!
      老百姓的生活没任何起色,可中国房价大城市均价都一两万三四万一平米了,开发商操控政府,中国社会已经趋于变态,诚信失衡,穷富仇恨越积越深,在澳洲留学那点钱,只能在中国买个卫生间!
      澳洲二流文凭,在中国连个屁不值,挣着3000人民币的月工资,干着3,4倍工作量的工作,每天累得躺在床上连动都不想动,蜗居在大城市里或者继续和父母住,大龄青年满大街都是,什么婚姻,事业,爱情,孩子,在中国一切拿钱说话,当今那些家里不是腰缠万贯的留学生回中国是没法活的,这是很多人的可怕真实生活写照!回国死得更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9527 发表于 8-4-2010 10:53:14
      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说回国就死路一条,也不保证留在这里荣华富贵。关键看你自己7分努力,2分机会,1分运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olivetree 发表于 8-4-2010 11:01:41
      本帖最后由 olivetree 于 2010-4-8 12:05 编辑

      我的一个在中国公司做hr的朋友说外企最不欢迎澳洲和加拿大留学生,因为他们心里很明白,从澳加回国没有pr的留学生都是被淘汰的货色,因为好的都有澳加身份,大多留在澳加工作或置业,或者拿了身份到香港或新加坡工作,谁吃饱了撑的,会回中国大陆,挣那点工资,贷款买个两三万一平米的单元房,简直是万劫不复深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