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穹顶效应雾霾惊吓 国内的要出走 海外的不愿归(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白免 发表于 4-3-2015 01:14:37
    907 0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新闻来源: 世界日报
    原文链接>>  


    北京三环道路雾中景像。(路透)
    「穹顶之下」掀起全球华人对中国空气污染的强烈关注,而这股「雾霾」也吹向北美华人,来自天津、现在美国经营中餐馆的马振雄,原计画过两年卖掉餐馆生意返天津老家养老,看完「穹顶之下」影片,既恐惧又担忧的说:「不回去了,老家附近就有好几家钢铁厂。」

    马振雄60岁的哥哥,一直想从天津到美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结果却连续四次被美驻华领馆以「有移民倾向」拒签,包括上周过完年他去签证又被拒。「很无奈,希望能够想想办法,救救华北地区的空气」。

    华盛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2日也在官方微博发表回应,感性提到,「已经身在美国的我们,虽然少了与雾霾接触的机会,但自己的家人、朋友却正在经历著这一切!」文中并指出,「穹顶之下」影片,「看起来都过于夸张,却又是真实的,震撼人心」。

    不久前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投资移民华人从业人员圆桌会议」,与会的中美投资移民业者当时也提出,「子女教育」、「空气及食品污染」及「经济政治环境」,是导致中国投资移民人士决定移民的关键原因。其中的空气污染问题,是整个大环境下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更是有意移民者的最大隐忧。

    芝加哥移民业者预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公布,可能将使中国投资移民进入新一波热潮。

    从传播学术角度看,南伊利诺大学大众传播系助理教授俞炬昇(JasonYu)认为,就社会价值而言,柴静的纪录片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是极具社会意义的。但就新闻本身价值而言,纪录片99%以上只有一个观点,缺少反面声音,其实违反了「两个声音」的新闻基本原则。

    他表示,要是作者能采访更多的反面意见,就能提供观众们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佛罗里达大学中国电影及媒体助理教授萧樱表示,就艺术价值美学而言,一个好的纪录片,不是要将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结论呈现,然后找各种数据例子证明自己说服观众,而是要启发观众,让他们去寻找答案,观众应该自由思考。

    他指出,「穹顶之下」作为新闻影像作品,本身其实存在争议,但作为社会文化产品,所引发的社会价值令人称赞。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登录发布 生活求助 搜索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