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回到1977年,中国第一支流行乐队“紫罗兰”在广州诞生,自此拉开了内地流行乐坛的序幕,也开启了广东乐坛在1990年代的辉煌。今年,正好是广东流行音乐的35周年纪念。 带着35年的记忆,上百名当年从广东乐坛走出来的歌手、音乐人们都纷纷排好档期,准备下周启程,回到广州这座充满回忆的城市里相聚。这场将于8月11、12日一连两天在萝岗国际演艺中心上演的首届“广东流行音乐节”,将成为今年广东流行音乐35周年庆典活动中最为重头的一场戏。届时,毛宁、杨钰莹、李春波、陈明、高林生……这些已许久没被相连在一起的名字,都将逐一出现在舞台上,《涛声依旧》、《我不想说》、《小芳》、《九月九的酒》等一批又一批刻着广东乐坛印记的经典旋律,也将响彻整个现场。这场音乐会,必定会唤起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但这绝不应该仅仅只是一场音乐会,怀旧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推动未来,“回家”,是为了能走更远的路。 从第一个有现场演出的茶餐厅出现、第一支轻音乐乐队的成立开始,广东流行音乐,已经历35年浮沉。回忆从前,无法绕过它的存在,立在当下,深知它的影响,遥望将来,仍需向它借鉴,这35年,天时地利人和,植起一棵参天大树。 以风格论,广东流行音乐,被归为南派流行音乐,多点柔曼,多点圆润,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孤绝的、自守的,这种风格,恰恰是海纳百川的结果,是以站在前沿的胸怀,广招天下客的结果。李汉颖老师(《牵挂你的人是我》和《真的好想你》的曲作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离开上海投奔南方,有人调侃,她是被三倍于上海的薪水吸引,她答,吸引她的是那间令她爱不释手的录音棚。引人的不只有创作上的便利、意识上的前沿,更有那种与北方有别的人际关系,那种掺杂情谊的创作环境。35年时间,广东音乐人,从不曾各自为阵,不论属于哪家唱片公司,归根到底,都属于广东流行音乐,下午茶是最好的学习聚会,爬山也是一场温暖交流。所以,不论山东卫视的三十五年演唱会,还是本次流行音乐节,都是一呼百应。感恩这词虽已泛滥,但用在广东音乐人身上,却仍有力量。 对广东流行音乐,人们的认识,一度停留在情歌爱曲的范畴上,但站在今日,我们才渐渐明了,《我不想说》里,有开放之初的难言情绪,《大哥你好吗?》中,有对边缘人的抚慰,《月亮之上》和《荷塘月色》,是洒给平民世界的香水。广东流行音乐,是以情为舟,载起一个时代的情绪,以个人感受为出口,和整个时代共振。更让人追念的,是那个时代,不论南北,一首歌里就有一个完整的世界,折射出创作者精神上的自足。 广东流行音乐给我们的启示,还在于,广东音乐人“积极生活”,探索一条内行管行内之道,从1990年成立的广东省通俗音乐研究会,到2007年重新注册的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这个产业性组织,使广东流行音乐进可攻退可守,并借助数字时代再次崛起。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出台,音乐人万马齐喑之时,率先奋起,并全力呐喊、努力争取的音乐人,是李广平先生。 著名音乐人陈小奇先生说,他们希望借助流行音乐节告诉大家,“35年来在广东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什么”,是啊,广东流行音乐这棵大树的年轮里,有我们时代的密语。 南都特约娱评员 韩松落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黄锐海 实习生 刘荣乐 梁钧君 黄灵 盘慧 侯月烛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