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个故事 一定弄懂“云计算” 这是个实在悬乎的概念,自提出6年以来,无数的文字在解释它,却有90%以上的读者不知“云”为何物。这些文字都带着一种腔调:云计算吗,简单来说就是……然而不幸的是,“简单来说”后面的文字,读者依然看不懂,智商严重受挫。请读完下面的故事,笔者将确信您能找回智商的自信:云计算就是这么个东西。 故事一 公共电网抛弃了爱迪生 爱迪生的牛气无法言说,这辈子有2000多项发明,在科学界他吃的盐比普通人吃的饭还多。但就是这么一个牛人,也曾被拍打在沙滩上:公共电网狠狠地抛弃了他。 1878年,爱迪生决定开发一种新产品——电灯泡,为了持续地给它供电,他紧跟着又发明了电流表、发电机等,这是一套完整的供电系统:爱迪生灯具公司制造灯泡,爱迪生电器公司制造发电机,爱迪生电线公司生产电线。 然而,他的产品只支持直流电厂。直流电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不能进行长距离运输。于是,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开始独立发电,来点亮爱迪生的直流灯泡。独立发电使得小型私人电厂遍地开花。由于长期为这些电厂提供设备,爱迪生成立的通用电气公司趁机发了大财。 然而,爱迪生是个伟大的发明家,却不是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它相信直流电才是未来。这个短板被他的崇拜者英萨尔意识到:他更推崇交流电。交流电可以长距离运输,有了这个基础,大量效率低的私人电厂,就能整合成一个“中央电厂”,通过一根电线,电能就能运输到各处使用。 但爱迪生并不看好这种设想,因为这会断掉他的财路:他的商业兴趣在于,私人电厂越多,他的设备就会卖得越好。按照爱迪生的想法,每个企业或者个人都得自备一个小型发电厂。所以,在这场战役中,信赖交流电的英萨尔胜出了。通过“中央电厂”,英萨尔实现了大规模的公用电网。 如此一来,原先建立私人电厂的企业或个人,就可以避免采购设备昂贵的发电设备。他们只需付上费用,墙面的插头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而不必关心这些电力来自何方。故事中取代私人发电厂的“公共电网”,就是电气时代的“云计算”。 故事二 信息“公用电网”的诞生 1971年,英特尔公司发明了微型电脑。由于价格低廉,且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微型电脑很快取代主计算机,成为公司电脑运算的中心。其后,原来的主计算机被改造成了私人服务器(私人发电站),这些服务器下面连接着许多个人电脑。 爱迪生的灯泡只能搭配直流发电厂,这些个人电脑也只能使用服务器上的程序。这种模式(C/S模式)一直延续至今。正如电气时代每个企业都必须自建一个私人发电厂一样,现在每个企业必须配备一个私人数据中心。 私人发电厂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服务器内的信息也只能在局域网传播。私人电厂只供企业和个人使用,数据中心的信息也只供企业内部使用。2005年2月,google在俄勒冈州北部买下三十亩地准备建立一个庞大的服务器技术中心。于是,信息的“公用电网”出现了,这就是“云计算”。 在这里,包含着数万、甚至数十万廉价CPU和硬盘组成的服务器,这就是信息时代的“中央电厂”,它把原来企业内部的服务器(私人电厂)整合为一台机器集中处理。自此,企业再不用采购昂贵的设备,不必再培养一支庞大的技术队伍。他们只要相信,手里有一台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就行,而不必担心数据存储在什么地方。 “云计算”随后迅速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YouTube每月8亿独立访问用户,但运营这些网站的,往往只有几个人,他们租用亚马逊的服务器提供服务,节省了大批资本投资。 这两个故事关联性很大:电线相当于宽带,电灯泡相当于电脑,私人电厂相当于私人服务器,公用电网就相当于现在的“云计算”。 手记 让99%读者不懂的“云计算” “云”正在与我们的生活越飘越近,然而,它的概念却离我们越来越远。笔者日前在网上看到一组调查数据,有90%以上的读者不知道“云计算”为何物。当我拿着这组数据,跟一位业内人士诉说时,他却不屑地回答:“不止90%吧,真正懂的估计不到1%。” 他也纠结于“云计算”的理解障碍,“太抽象了,没有具体可感的东西,所以理解起来费劲。”龙真也告诉笔者,“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很扯淡的事。”基于此,笔者四处向专业人士“取经”,直到有人推荐了这本《IT不再重要》。 “云计算”是个浮躁的概念,被商业化的速度远超过我们想象。由于“云计算”的应用,一大批“云产品”被问世,这其中有真货,也有水货。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云计算”概念的本质,就自然能清晰地辨别,所谓的他们口中“云产品”,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探索 “云计算”的双重含义 信息“公用电网”之说只属于“云计算”含义中的一方面,来源于尼古拉斯·卡尔的《IT不再重要》。还有一种更通俗的理解,“把所有的本地的事,都可以放到云端来完成就是云计算了。” 未来的电脑将不需要主机,只需要一个显示器。原来机箱里的东西哪去了?它们将全部存储在“云计算”中。一些游戏玩家渴望追求带劲的显卡、CPU,未来这些统统不需要,你只需要一套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就能实现“发烧友”的愿望,而这背后的支撑者,就是“云计算”。 信息“公用电网”,只属于“云计算”含义中的一方面。通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云计算’的概念也可以这么说,原来大家私人发电,现在有中央电厂集中发电。”他表示,这个概念还可以理解为“把大量计算机的计算、存储能力聚合起来”。 它还有着更丰富的意义。“信息‘公用电网’是个伪概念,”i黑马联合发起人龙真表示。“它主要说的是大家之后都不要用自己的服务器了,直接租用别人的服务器更好。”他认为,“云计算就是我们原来用硬盘来存储的数据,现在直接存储在网络上。” 当然,“云储存”只是“云计算”中的一个基本功能。比如,“云计算”存储着许多网络游戏,但这些游戏能够直接被用户运行,且不需要CPU。还有一种更通俗的理解,“把所有的本地的事,都可以放到云端来完成就是云计算了。”龙真表示。 其实,信息“公用电网”并不是卡尔的唯一观点。在书中他还提到,未来装在电脑机箱的各个配件,通过“云计算”能够全部集成于互联网,供每一位用户分享。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机箱内的CPU、硬盘等都挂在“云端”,未来的电脑仅需要一个显示器加鼠键。 笔者认为,“云计算”的这层含义同样能用信息“公用电网”理论来解释,可以将个人电脑机箱内的配件看成是私人发电站,当未来用“中央电厂”(云计算)时,电脑将无需主机,所有的数据将存储于“中央电厂”。 “云计算”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里面不仅存储着无数数据和软件,还能提供“计算”功能。它可以是企业的“中央服务器”,也可以是个人电脑的“中央大主机”。两种含义结合起来理解,或许才能更好地阐释“云计算”。 【有了“云计算” 电脑主机将消失?】 前面说到,未来的电脑可以更轻更薄,因为它不必有笨重的主机,只需要一台显示器,它的CPU、硬盘等全部移到了另一台“电脑”(云端),这台“电脑”有着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这台电脑的“存储”就是“云存储”,相当于一个大型的网络硬盘。 “我在,但你看不见”,“云存储”就躲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们的邮箱里,会有一个类似于“网盘”功能,里面能在线存储各种文件;我们更新手机通讯录,“云端”在一旁悄悄备份,手机损坏或丢失,数据即能一键还原。 可以把“云存储”看成一个网络硬盘,以前你需要随身携带笔记本、U盘,现在统统可以将它们存储到网络上。“云存储就是一个基于海量服务器的存储平台,能够存储几十万上百万GB的数据。”360安全专家表示。 服务器就是电脑,只是这个电脑有点大:CPU比我们大,硬盘比我们大,内存比我们大,因为它要处理的不是一个人的数据,而是百千万个你我的数据。“云存储”就是这样一个巨无霸式的“硬盘”。 那它和“云计算”有什么关系?“就像一个巨型图书馆,里面有很多书,但怎样快速判断和找到某一本,需要一个很智能的系统来计算。”360安全专家认为。图书馆就是“云储存”,而这个找书的系统就是“云计算”一隅。 酷盘品牌经理韩煜尘则用了另一个比喻:当一个屋子摆一张桌子或一个行李架时,我们叫它办公室,但这个屋子到处都是抽屉和行李架时,我们就应该叫它储屋间了。“云存储属于云计算的一个应用,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按照信息“公用电网”理论,未来的企业只需付费给云计算供应商,就能在几分钟获得强大的计算能力:获得销售、客户关系管理及财务等方面的云计算能力。而个人用户亦如此,所有的本地存储、计算将全部转移到“云端”完成。 “云计算”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云存储”只是其中的一个基本功能。我们把邮件放在邮箱里,而邮箱背后有着一群强大的服务器(电脑),服务器的硬盘里有一个海量的数据库,这里面放着我们每一位用户的邮件。 目前来看,“云存储”市场的盘子并不大。据艾媒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云存储的市场规模仅有0.88亿元,今年规模或将增至1.82亿元。一些业内人士,也对国内企业做云存储并不看好。 “这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是不是需要云存储。”通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虽然这个概念被炒得很热,但确实有两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个是宽带,另一个是安全问题。“如果存储的数据很大,宽带就会跟不上水平”。 对此,酷盘董事长黄明明表示,“带宽的确是个问题,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使用大文件的要求。”但他表示,国家目前正在努力提高带宽建设,未来的宽带会越来越高,“云计算”的发展前景依旧是乐观的。 另外,谁能保证“云端”一定安全?海量数据毫无包装地交给“云端”,用户可以不清楚数据被保存在哪个服务器,但是必须能确定,这些数据必须绝对安全。“自己保管还是挂在云端哪一种安全?”项立刚表示,这肯定是放在自己口袋里安全。 【“云端”的海拔有多高】 现实一:宽带离“云”构建尚远 有人说,中国平均网速世界倒数第一;有教授说,内地上网费是香港的400倍。其实,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客观看待,那就是与这些吐槽相比,国内的宽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但与“云计算”的愿景相比,目前的水平确实还很糟糕。通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国内目前的宽带速度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我们常常会遭遇一个问题,用邮箱发送一个数十GB的文件,大部分的时间不是花在操作上,而是等待上。同样,面对一个数十GB的文件,我们或许宁愿选择随身携带U盘(或硬盘),也不愿把它上传到“云端”(网盘)。有时候,我们不惧麻烦,但是却害怕等待。 假设未来真如我们的构想一样:电脑不需要主机,只需要一台显示器,所有本地计算移除到“云端”,那么就必须解决一个“时差”问题。比如,一些“云存储”产品(网络硬盘)在同步上百GB的用户数据时,它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很长,用户还会选择使用“云存储”吗? “云计算”对宽带的欲望是无限的。我们发邮件、找图片、浏览网页,对于宽带的要求是很低的,“对于这些而言,宽带速度好像很快了。但如果是几百兆、几十GB的图片呢?”项立刚认为,这些文件若是挂在“云端”,用户就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这个道理就如在线小游戏一样。用户虽然无需下载,但仍需要几秒甚至几分钟的读取时间。但大型网络游戏就不一样,用户必须把客户端下载到本地后才能玩,这就是源自宽带的制约。按照“云”的构想,这些大型网游都应该与在线小游戏一样,挂在“云端”就能玩。 因此,依据现在这种状况,数据还是放在硬盘里最为方便。“现在的宽带多为10M、20M的水平,即便是100M的宽带,但稍微大点的数据用起来都不方便。”项立刚表示,自己用一个U盘,把一个15G的东西导入电脑,都感觉有点费劲,更别提把数据挂在“云端”。 对于“云”构建而言,国内的宽带确实“有失水准”。“但我不认同中国宽带水平居国际中下水平的说法。”项立刚表示,对比而言,中国应处于中等水平。“我去过一些国家,美国、南非、西班牙等等,有些地区的宽带是很糟糕的,比如说西班牙。” 中国的宽带改革不在于“降价”,而在于“提速”。“比如原来的宽带价是150元,现在要降到5块、10块,这根本不可能。”项立刚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用户交同样的费用,原来获得的是5M、10M,现在必须是20M或更高的宽带。 但费用也确实是一个制约。之前有调查数据称,中国用户每月1M宽带的费用,是香港地区的400倍。“国内的宽带费用比较贵,这个我确实同意。”但项立刚认为,这个调查数据不太准确,“香港地区的政策与内地不同,比如它给用户100M宽带,但这是共用的,它可能是一百个人,可能是一千个人。” 宽带制约把“云”愿景甩得很远,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总的说来,从各个环节、技术上来说,近年国内的宽带还是有了一定提升。我们“云里雾里”地生活了这么多年,既然已经期待了这么久,为何就不能选择继续期待? 现实二:“云安全”的心理障碍 你愿意把自己的数据毫无包装地交给“云端”吗?如果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件,而是一张艳照、一封机密,你愿意存在自己的硬盘,还是把它存在“云端”?有明星因为修次电脑,暴露“私密”毁掉终身,如果你也拥有同样的“私密”,那么请三思而后行。 宽带是个技术问题,而安全则更多是个心理障碍。如果仅仅是宽带问题,“云”愿景在未来5年、10年内或许会有改观,但若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项立刚表示:“我认为,甚至永远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云计算”实现后,到底是更安全了,还是更危险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事实上,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均处于“曝光”状态,它们被存储在各个服务器中,但用户至少有一个私人硬盘,硬盘里面的信息则比较安全(除非被黑)。 但是,当千万个私人硬盘集成在“云端”,用户仅仅能控制一张显示器时,内心就会失去“安全感”。然而,360安全专家很自信地告诉笔者,“‘云计算’让我们变得更安全了。”目前来说,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分散地存储在各个服务器。 “云计算”实现后,所有的服务器也将整合为一个,即前面所说的信息“中央电厂”。这意味着,控制用户数据的人群在减少,“云端有着严格的权限控制,只有少量工作人员能接触服务器。”360安全专家表示。 然而,现实中有一群人来无影,去无踪,心神不定,脚步不停,他们就是黑客。去年,CSDN600万用户数据泄露,波及国内多家知名网站。如果把这些企业的服务器换成“云端”,遭遇泄露的用户范围,或将成等比增长。 360安全专家认为,“云端”会采用多种安全策略,来保证数据安全性。“以云存储来说,数据好比一张藏宝图,云端会把图撕成几十份,每份存在不同的位置,只有把每份都找到,并且知道如何拼接,才能还原藏宝图。” 这种手段是否确保“云端”绝对安全?项立刚认为不太可能,“肯定会有许多安全手段,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手段,解决安全问题根本不可能。”他表示,“道理很简单,一台电脑连接互联网,一台电脑连接内部局域网,局域网其实就是互联网。”因此,“切分”存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再回到问题的起点,安全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更多是个心理障碍。是的,“切分法”不能解决问题,“云安全”也不是重点,重点的是首先说服用户愿意去尝试。形象地说,就是等到用户愿意交出自己的艳照的那一天。 停留在“云存储”,“云计算”还遥远 “云计算”离我们还遥远,但“云产品”已经提前迈出了脚步:云电视、云空调、云存储、云查杀……市面上有多少产品是“云计算”血统?商业比技术要浮躁,“云计算”尚未落地,“云产品”却早已天女散花。 不得不说,我们目前开发的大部分产品,尚停留在“云存储”阶段,“云计算”层面还很少涉及。至于云电视、云空调,事实上只是走了一个形式。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在“云计算”尚未向我们招手时,市场需要一些“走下去”的动力。 英特尔方面表示,固然存在少许声音,是对云计算的概念或其功能用途的过度炒作或借势,但我们不要被它们所误导,以致对云计算本质的认识产生偏差。“我们应该回归理性,客观地看待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我们可能会对“云电视”格外失望:将电视连上网络,就可以随时从外界调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或信息。通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这其实就是网络电视。”拥有强大存储运算能力的电脑都不能实现“云计算”,电视又如何将实现海量存储、远程控制等功能? 我们可能会对“云空调”格外失望:对空调运行、运转状态以及设备检测等进行远程监控。坦白地讲,这更准确地定义应为“遥控空调”:运用电脑控制空调。“白电”技术进化缓慢,“云空调”虽有概念炒作之嫌,但的确体现了一种创新。 至少,我们还有“云存储”。国内掀起的“云存储”热潮是在去年。去年10月份,酷盘在B轮融资中募集2000万美元;一个月后,115网盘再获巨额融资;今年2月份,金山软件成立金山云独立子公司,以快盘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国外的云存储主要有苹果、亚马逊、微软、Google和Dropbox。 “我们目前的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云存储’阶段。”项立刚表示。然而,“云”这个概念,确实炒活了市场,消费者或许明明知道,“云电视”与“云”不是一家,但是这个潮流促使着他们做出了选择。这说明,“云”很遥远,但至少我们很期待。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