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工信部网站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行业业务收入要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以上,软件出口达到600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要超过2.5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4万亿元“大餐”正成为产业新的发展机会。 据悉,国内互联网一线公司,如百度、人人网,从事研发工作的本科生年薪10万元是起步价,硕士生达到15万元,而那些开价相对较低的传统硬件厂商,应届毕业生的起薪也在年薪8万元左右。5月10日,微软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举行媒体沟通会,传达出对软件人才培养的企业视角。 “我们在每一层梯队上都有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从正式员工,直到实习生计划。”微软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人力资源总监芦亚萍说。目前软件人才缺口很大,“但实际情况却是‘too many, too few’,人太多,但是真正称得上精英的人才太少”。无奈之下,微软只能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在的年轻人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太迁就,如果说这个公司有什么不符合他的考虑点,可能会立马‘裸辞’,找不到工作没关系,我就走了。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一旦他承诺的事情、他喜欢的事情会投入百分之百,甚至会投入110%的精力。”芦亚萍说,“我们招聘人才的时候比较注重几个方面,通过多轮的面试,反复的筛选,挑选符合我们公司文化价值观的员工。” 从2009年起,微软分别在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了联合课程项目,让微软工程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教授最新的软件知识和技能,参与课程的同学如果成绩优异,也会被推荐到微软成为实习生。 “我在联合课程里学到两门课,一门叫《商务英语》,主要是学习和客户的沟通技巧,还有一门是专门讲数据库技术的《SQL Serve技术与服务》。我进入微软参加实习的时候,看到周围的同事从事的工作,其中一些技能我在联合课程中已有所涉及,比起其他学生来讲是有优势的。”毕业于同济大学的王浩然说。 “我们希望让同学们缩短到企业里实践的适应过程。我们的专家级工程师把他们的经验不仅传授给公司里面资历比较浅的员工,也传授给学校的大学生们。”芦亚萍说。 软件行业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花了大力气培养的人才,就不怕他们另谋高就?“现在面临的竞争来自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创业型的企业,很多人都会有创业的梦想,创业会带动一些有创业梦想的员工离开,在我的经历中就碰到几个,自己开了公司,当然也有人创业了一番,觉得自己还不具备条件又回到微软。第二个是民营企业,他们有些可能特别开放,提供了很好的薪资待遇,也会对我们的人才造成一定的威胁。但是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其实这些人流动到这个产业未必是坏事情,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打造健康的IT生态环境,人才的输入表明我们在人才方面做得很好,这也是我们人才观的一部分。”芦亚萍说。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恬 周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