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到期 民众期待新政

    23-2-2012 04:47| 发布者: 懒羊羊| 查看: 5| 评论: 0

    摘要: 推荐理由:实施了两年多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已在去年“功成身退”。而在政策转换的空当期内,消费者最关心的恐怕是,这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截止时间暂定为2011年12月31日。”去年年底,由“北京市商务委”发出的这条微博引起了网友围观。有网友在其后跟帖调侃道,“希望能继续,大彩电还没买呢。”近年来“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实惠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家电的一大驱动力。

    2009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并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9个省市进行试点,有效期为一年。2010年5月,国务院又将该政策延续至2011年12月31日,并在原有试点省市的基础上增加了河北、山西、辽宁等19个省市。

    根据规定,以旧换新补贴家电产品的范围为:电视机、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空调、电脑共五大类。而补贴的标准为: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但上限为:电视机400元/台,冰箱(含冰柜)300元/台,洗衣机250元/台,空调350元/台,电脑400元/台。补贴资金来源:中央财政负担80%,试点省市财政负担20%。办理以旧换新手续并不复杂,一般流程为:“预约登记——上门回收——领取凭证——购新家电——领取补贴”。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能够将手头上的旧家电冲抵购买新家电的部分成本,何乐而不为,毕竟几百块钱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小数目。去年年底,在“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倒计时阶段,不少消费者纷纷搭上这趟末班车,家电市场异常火爆。以上海市为例,部分商家销售量同比出现倍增,其中以旧换新占总销售量的比重首次突破了90%。商务部2011年12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9248万台,拉动直接消费3420多亿元。

    市场需求旺盛,厂商自然“笑得合不拢嘴”。以海尔集团为例,“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给海尔集团的销售贡献率在60%以上,带动的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海尔集团中国区销售总监邱志浩就曾对媒体表示,以旧换新政策没出之前,行业内的很多企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库存积压严重,如果没有以旧换新政策,整个行业可能出现负增长。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家电以旧换新”这剂“药方”正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被开出的,其疗效便是,扩大内需,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药”虽是良药,但也有副作用。在该政策的激励下,各家电厂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扩大产能,以2010年为例,我国家电行业特别是白色家电的产能处于历史最高位。该年中国空调内销加出口的总量为1亿台左右,但实际产能达到1.5亿台以上;冰箱总销量为7000万台,但产能超过1.2亿台。业内人士预计,在政策结束后,市场整体需求会萎缩,各厂商消化过剩产能将变得异常艰难。

    目前,官方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是否再延续没有作出明确表态。但就这一政策实施两年多的效果来看,大部分人持肯定态度。而对于该政策今后是否还应该延续,各界争议不断。有不少学者认为,家电激励政策虽然给消费者和厂商带来了实惠,但随着宏观政策的变动以及时间的推移,家电激励政策的效果也在逐渐下降。此外,企业不能形成对政策的依赖,而是应该利用政策出台的机会,把已有的短板补齐。厂商们也担心,该政策一旦延续,将会透支消费者未来的消费能力。

    无论该政策是否延续,建立规范和完善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彩电、空调的使用年限为8~10年,电冰箱为12~16年,洗衣机为8年,个人电脑为6年。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电超出了使用年限,继续使用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这些“超龄”家电的辐射值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推荐理由:

    实施了两年多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已在去年“功成身退”。而在政策转换的空当期内,消费者最关心的恐怕是,这个政策是否还将延续或是国家是否还将出台其他优惠举措?的确,这两年来,通过国家补贴刺激家电消费的政策受到各方热捧。借此政策,消费者省了银子,厂商提高了销售量,政府扩大了内需,形成了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但随着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消散,这剂“药方”的药劲也正在减弱。此外,该政策退出后,如何建立规范和完善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应尽早提上政府的日程。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程) 王凤枝

    最新评论

    每日推荐
    热点排行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