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中的数码产品或许并不能全天候工作,尤其是在寒冷的气候中。 今年春节期间,一位江苏消费者就经历了一场虚惊——凌晨,他的苹果Macbook air笔记本突然无法从AC电源中取电,只能眼看自带电池电力耗尽后终止工作;对比之下,同一插座上插着的手机充电器却丝毫无碍,电脑AC电源坏了吗?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简直是糟糕透了的事情,原因是苹果的售后需要提前预约,如果放弃售后服务去再买个电源,价格可不便宜。 幸运的是,第二天晚上,电源奇迹般地“自动恢复”了。 一番摸索之后,他发现差别在于这次他打开了房间的空调——前一天的凌晨,室温为-6℃。 翻阅产品说明书后他得到了正确的答案:苹果的这款产品适用环境气温需在零度以上。 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 消费电子产品“普适性” 一位山东地区用户则发现,在-8℃左右的环境中,他的Eink电子书屏幕显示开始变得虚浮,刷新出现缓慢和不均匀(即花屏)现象。一位熟悉消费电子产品的朋友告诉他,这是Eink显示技术目前所存在的限制。 好在多数消费电子产品并非都这么“娇气”。有业内人士证实,苹果是PC业中较为特殊的个案,由于对设计、材料等的追求,而放弃了一些对环境的普适性。 该人士表示,市场规模更为成熟庞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等适应性通常已有不错的保障。 一位华为终端公司人士证实说,手机等多数智能手机设备行业经过约30年的发展,基本已解决了温度对稳定性影响的问题。他举例说,主流品牌的手机在定型制造时,都会经过实验室内的极限环境测试,多数产品在零上60摄氏度至零下20~30摄氏度之间均能使用。 他提示说,消费电子产品的说明书中都会对产品使用适应环境作出标注或警示,甚至除了对气温的标示之外,还会涉及其他信息,比如,曾有某国内品牌的一款手机产品在测试中发现未能通过酒精侵蚀测试,故在使用说明中对此特别提及。 从消费电子的市场布局来看,也早已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这也要求产品对各种环境有适应性。 前述华为终端公司人士说,大多数行业领先公司是在产品个体的适应性方面着手,要求通过广泛的环境测试。此外也有部分二三线品牌选择的方式是针对区域化市场进行差异供货,“理由也很简单,譬如向热带地区发货显然不需要通过抗寒测试,中小品牌出货量原本就不大,有针对性地发货更有利于控制成本。” 产业布局或受影响 全球气候变冷,或许未必会对眼下消费电子产品技术层面的适应能力立即造成显著冲击,但对消费电子制造工业的布局图谱或有长远影响。 看看代工巨头富士康在大陆的布局或许会抓住点“蛛丝马迹”。其庞大的代工产能分布最北没有超过山西太原——那是母公司鸿海老板郭台铭的家乡,且主要从事铝件加工,而非更为精密的制造或组装。在相近纬度上,还有Intel大连芯片工厂和京东方液晶面板产线,而再往北,就难觅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大规模制造布局了。 “大连工厂临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实际上京东方在北京的布局有着不少产业面之外的因素。”一位代工业人士分析说,从气候角度来看,温暖的南方更适合消费电子制造业的布局。 中国境内的主要消费电子制造产业集群的布局也多落于东南、华南和西南等气候温暖湿润地区,恰恰印证了他的分析。 进一步来看,温暖有着多层面的含义:首先,较高的气温通常意味着有更为稠密的人群,这为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第二,温暖使得产业链上全年度的生产工作更为稳定,不致被严寒的天气扰乱或打断正常的生产、物流流程,使得工业区内的取暖和稳定温度成本更为低廉;第三,温暖地区通常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供生产使用。 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电子制造业人士预测,如果全球气候进入“小冰河期”,气温未来数十年持续走冷,那么消费电子制造工业的布局或仍将向温暖地区呈现集中压缩态势。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徐洁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