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血汗工厂”背后的现实与逻辑

    16-2-2012 01:59| 发布者: 懒羊羊| 查看: 51| 评论: 0

    摘要: 保障劳工的基本权益,要靠法治,要靠政府劳动部门的监管。过去,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过于亲近资本,这样的扭曲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同时,也要增强劳工们的维权

    不经意间,“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落入了在华“血汗工厂”的舆论风暴中。目前,苹果公司已经请求第三方机构——公平劳工协会(FLA)介入督察苹果供应链条上的相关企业,其中,包括名声很大的富士康。

    这些相关企业能不能算作“血汗工厂”,要靠事实说话。在一些海外媒体和非政府组织(NGO)看来,苹果享受着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是不道德的。类似“iPad是用中国工人血汗打造”这样的评价,包含着鲜明的价值判断。

    毫无疑问,无论在什么样形式的现代社会中,也不论“血汗工厂”究竟该如何定义,“血汗工厂”对劳工合法权利的漠视都是难以被容忍的。既为“血汗”,也就意味着不只是劳资间的天平稍有倾斜的问题。

    应该向那些关心中国劳工生存状况的海外朋友表达敬意。他们对劳动者权利的尊重,从他们的内心,一直延伸到遥远的中国。尊重劳动者的必要权利,这是一种普世的情怀。也正是一些劳工组织和媒体的指责,推动了苹果公司对其供应商劳工状况的更多重视。

    有人说,这些旁观者只是在乱扣帽子,是脱离市场和法律环境的指责。在这些批评者看来,依据发达国家的劳工权利标准来观照中国的相关企业,使得问题容易被放大。这些意见称,劳工们其实是“用脚投票”的,外人认为富士康们对于工人过于苛刻,却仍有许多工人挤破头想进入这些所谓的“血汗工厂”中。因为,相比于他们此前的生存状况来说,进入这些工厂,条件已经是有改善了。

    这样的观点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其表达的是“国情论”。支持“国情论”者一向认为,工厂工作条件恶劣、工人收入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问题。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国情,承认劳工权益的不断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多长,则依照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定。

    不过,在似乎尊重现实的“国情论”背后,也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目前劳资之间的财富分配并不尽合理,尤其是一些既得利益群体通过权力、垄断等手段,占据着财富积累的主导权,并使财富分配过于向自身倾斜。很多时候,与资方相比,劳工在利益博弈方面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同时,劳工应有的保障远不完备,尤其是在劳动安全、环境保障等方面,存在着不少较为严重的问题。犹记得在2009年,一位青年工人曾“开胸验肺”的悲怆之举轰动社会,而在这个自戕行为的背后,却隐含着职业病防治远不到位的严肃命题。企业主与工人间的欠薪纠纷,仍然屡见不鲜。企业主明明有钱却拖延支付薪水的现象,一再刺激着社会舆论的神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审视苹果供应商们可能的“血汗”行为,也就不难理解。比之更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富士康们的劳工状况未必更差,或许还会略好一些。在海外媒体与劳工组织目光紧盯着著名的苹果公司和其上游的供应链条时,更多的不知名小企业中劳工的工作环境,有理由得到更多的重视。

    保障劳工的基本权益,要靠法治,要靠政府劳动部门的监管。过去,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过于亲近资本,这样的扭曲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同时,也要增强劳工们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并借助包括NGO之类的机构,强化外部监督。概言之,劳资之间要有基本的利益平衡;劳工们的底线保障,必须到位。

    当然,中国劳工生存现状的背后,还有经济的逻辑。这个逻辑多年来已经被一再阐述,大致情形至今没有本质改善。苹果们拿走了太多的利润,留给富士康们一份薄薄的收成,劳工所得低廉,也正是这个逻辑作用下的结果。中国经济需要结构升级,需要发展方式的转型,自然也绝不是空洞的口号。以历史的视角观之,那种以透支劳动力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必然会走到尽头。否则,苹果们应更多让利的呼吁,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苹果公司所谓“血汗工厂”的舆论风暴之外,这方面的警钟也在更沉重地敲响。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王凤枝

    最新评论

    每日推荐
    热点排行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