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我只是个一般作家,作家这个名字勉强能担得起,文坛是个残酷的名利场本报记者 陈团结 摄 《古炉》西安首发,在读者见面会上,叱咤文坛三十余年的作家贾平凹忽然对读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坛是个残酷的名利场。”他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贾平凹上世纪70年代初进入文坛,80年代成为中国第一代文学明星,多部作品被影视剧改编,90年代因《废都》走入低谷,但仍然顽强写作,新世纪10年笔耕不辍,今天他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坛坚持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家,对“文坛”二字的领悟,他最有发言权。 新作《古炉》问世,被业界人士评为贾平凹最好的一部长篇,在读者见面会上,当有读者当面夸奖他是“伟大的作家”时,贾平凹却否定了自己:“我只是个一般作家,作家这个名字勉强能担得起,文坛是个残酷的名利场,至于不朽,我觉得那是高山仰止。” “名利场”一词似乎可以用在很多领域,将文坛称为名利场的原因是什么呢?记者事后就此询问贾平凹这样形容的原因,他认为称其为“名利场”,是因为成名容易;称其“残酷”,是因为“淘汰率高”,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富贵无头、文章通天”,“文章天下事”,中国的文学爱好者何其多,只是,浩瀚的文学大军中,99%的文学爱好者终其一生停留在“爱好者”的身份上,只有极少数人能从爱好者的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作家”,“成名”这一最终结果,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条件的辅助。 莫让文学成为名利敲门砖 贾平凹在文坛经历的风风雨雨多了去了,他在名利双收的时候说出这样一句话,是在告慰自己,也是在警醒其他文学爱好者。近年来,文坛之怪现状屡见不鲜,有作协副主席写出“纵做鬼,也幸福”的诗句,也有为一个文学奖运作的丑闻,“跑奖”几乎半公开化,抄袭更是频繁见诸报端,文坛版权官司不断,作品研讨会互相抬轿子、拍马屁,“关系批评”被人们嗤之以鼻,而追究这些怪现状背后的原因,多与“名利”二字有关,文学只变做名利之门的敲门砖,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怪现状”的当事人都捞到一些小名小利,名是井底小名,利是蝇头小利,一心为名利者,终究成不了真正的作家,当然,也不会名利双收,文学这块敲门砖并不好用。 作家陈忠实总是说,有大人格,才有大气象,才能写出大作品,多数文学爱好者在写出大作品之前,就已改变了方向,将文学这个理想变为手中的利器,奔向名利之途,这也正是获大名大利的大作家稀缺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