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顺坐在轮椅上为学生讲课 本报记者 王国彬 摄 专家曾断言他“三年内瘫痪,五年后死亡”,他身上腐洞丛生,但还是坐在轮椅上,坚守在讲台上,无怨无悔、不求半点回报。 有人说他“不近人情”,哪个丈夫不想尽办法让妻儿过得更好?可他的心思却总在学校、学生。 他就是来自我省西部偏远农村的教师杜顺,26年的教学生涯里,他忍受了17载的病痛折磨,可他一直在讲台上坚持着…… 2010年12月16日,长岭县大兴镇万福小学6年级教室,杜顺坐在轮椅上,一手指导学生做习题,另一只手推着轮椅的轮子。 讲台兼办公桌是一张比课堂内上课学生的年龄还要长上几岁的“一头沉”,四个角有三个垫着砖头,办公桌旁放着一根拐杖和一支手杖。 病痛缠身 坚守岗位 1964年2月5日,杜顺出生在万福村一个农民之家,1984年高中毕业;1985年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1986年,他与同为人民教师的倪春香结婚;1988年儿子杜丹阳降生(现在河南工业大学读书);1994年他又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后来又破格提拔为村小校长。 30岁前的杜顺,1.75米的个头,浓眉大眼,在校园,与学生打篮球、做游戏,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在家里,与妻子同进同出,儿子活泼可爱,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平静的生活在1994年3月被打破。刚刚开学,他给学生们上课时,猛然间感觉右腿麻木失去知觉,连站立都困难,但他还是咬牙坚持把课教完。 回家后,在妻子的劝说、校领导的命令下,他去了多家医院检查,始终没确诊。回到家后,他忍着病痛,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心爱的岗位上,直到被确诊,他没有耽误一堂课。 1997年,他的病情加重,来到省城医治,在一家大医院确诊为“脊髓空洞症”,胸椎和颈椎共有三处脊髓空洞。一位权威专家曾断言,“三年内瘫痪,五年后死亡”。但是,杜顺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继续回到学校,拄着拐给孩子们上课。 杜顺的家离学校只有3里路,对他来说却充满艰辛。每天上班,妻子都陪着他早早出门,一走就是一个小时。遇上雨雪天气,杜顺干脆就不用拐棍,拄着洋叉上路,雨天一身泥水,雪天一身冰雪。2000年,拄单拐上下班。2003年,开始拄双拐。不管路途多么艰辛,他都没有放弃。 下肢瘫痪 肌肉腐洞丛生 2005年,杜顺接受了手术。如今,他开着电动三轮车去学校,一手拿着手杖,一手拄着拐杖“蹭”进教室,再坐到轮椅上讲课。 下了班,在学生的搀扶下,他再“蹭”到距离教室门8米远的电动三轮车前,别人5秒钟就能走到,他却足足走了5分钟,在妻子的帮助下穿上棉大衣,两人开着三轮车,在积满冰雪的土路上向家驶去。 回到家,杜顺就双肘趴在炕上跪坐着,“在家就是这个姿势,看书、吃饭、看电视都这样。”杜顺说,“睡觉只能左侧卧,膝和腰蜷曲着,左手垫在脑袋下,右手抓在高处,每两个小时就要动一下,觉也睡不好。”这样的“坐”姿和睡姿折磨了他整整10年,使他左胯腐烂流脓,如今,他的下肢完全瘫痪,萎缩的肌肉上腐洞丛生。 由于天气太冷,家也空了一天,回到家后,妻子倪春香赶紧拿来一个电热器为他取暖。 “夏天汗排不出来,教室里要放一盆凉水降温。冬天只要一动弹就是一身汗,每天下班回来要烤几个小时的火才能暖过来。”妻子心疼地说,“他经常虚脱,家里、学校常备着糖和水果。” 为了工作 忘记病痛 “感谢老天,让我失去的是双腿,让我摔了这么多次,却没有摔死我,还给我留了一个清醒的大脑,让我还可以继续我的教育事业。”病痛缠身的杜顺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 1998年夏的一天清晨,下着大雨,上班的路泥泞难行,妻子怕他出意外,劝他不要去了,可杜顺执意要去,“下点雨就不上班,下雨的时候多了,还总也不去?再说,我的课谁来上?”妻子拧不过他,用自行车驮着他,推着车艰难前行,一不小心,两人滑倒在泥水坑里,妻子爬起来,将车扶起来,再把杜顺扶到车上,继续向学校赶。 由于病情不断加重,杜顺身上到处是烙伤、摔伤、褥疮,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由于长期跪在炕上写教案,右胳膊肘关节被磨破,感染化脓,最后腐烂,关节液不断地流出,骨头露了出来。就是这样,他还坚持上班,每天下班后打一个点滴,换一次药,一直治疗了两个多月,伤口才愈合。上厕所困难,他就节食,控制饮水,有时口渴得声音嘶哑,嘴唇干裂,他就舔点水润润嗓子,继续坚持讲课。 2003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他和几位同事到邻近一学校监考,考试前发现试卷少了一张。为不影响学生考试,他主动承担了取卷纸的任务,他勉强骑上摩托车,赶往3公里外的一所小学取试卷。突然,雷雨交加,摩托车一滑,人、车都倒在泥水里。他站不起来,就用双手扶地,将身体支起来,慢慢地爬到摩托车前,再用肩膀一点点地把摩托车支起来,用手掰下车梯,拽住车架站起来,再把腿抬上车。一路上,像这样的跤他不知道摔了多少次,终于在考试前及时赶到考场。带着满身的泥水、多处摔伤,他把试卷交到监考老师的手中,一位女教师拿着刚取回来的考试卷,流下了热泪。 本报记者 王国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