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个“斯坦”国中,哈萨克斯坦是最富庶的一个。然而,不少外国游客仍以为它很贫穷。在知名度上,它敌不过同样深处内陆的蒙古国。最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打算改变这种状况。方法是,改个国名。 纳扎尔巴耶夫6日提议,把国家名字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改为“哈萨克耶烈”,以区别于其他“经济落后斯坦国邻居”。 中亚地区以“斯坦”为后缀的成员还有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含义指“某某族(人)的土地和家乡”。前苏联时期,这五个地区组成斯坦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各自成立新国家。 分家二十多年后,哈萨克斯坦人过得最滋润。当初荒野的国土上,如今放眼望去都是宫殿雕塑和摩天大楼,首都阿斯塔纳俨然成为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全国1700多万的人口,去年人均收入超1.3万美元,在国际范围内,也属于中高收入水平。 相比之下,其他“斯坦”邻居混得差远了。排名第二的土库曼斯坦,人均年收入仅4000美元,比中国低700美元。 但令哈萨克斯坦人难堪的是,西方人在说到中亚诸国时,常用“the stans”含混代指。哈萨克斯坦媒体说,“这是个带有贬义的称呼,意味着贫穷和混乱”。 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铀矿资源的哈萨克斯坦,明显不是穷国。不仅如此,哈萨克斯坦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它境内的恰伦峡谷,可媲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全国大大小小的湖泊、洼地和高山,也都有独特的绝美风景。另外,受外来文化和多民族影响,它的建筑风格多样,文化多元;而且,喜爱历史的游客也不会无聊,它全国有9000多个考古和历史遗址。
可惜,它们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不大。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感叹,外国游客宁愿去只有200万人口的蒙古国,“蒙古国名没有斯坦,或许我们也应该去掉斯坦”。 这位执掌哈萨克斯坦近23年的总统希望,去掉国名里的“stan”,改成“Eli”(哈萨克语,意为国家、祖国、家乡),可改变外界对哈萨克斯坦的固有印象。 美国《时代》周刊说,纳扎尔巴耶夫2007年也曾大胆提议——联合所有“斯坦”国,结成一个像欧盟的国家联盟,当时应者寥寥。 当地媒体说,改名确实能让哈萨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独树一帜,这种“与众不同”还能为哈萨克斯坦带来实际的好处,“让更多外国投资者对哈萨克斯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吸引外国游客。(据《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