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特邀 柳传志,生于1940年代 柳传志,196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任职于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创始人之一。2009年9月任联想控股公司董事长。 亲笔撰述:柳传志 关于一生 1984年底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创办了联想的前身。 我1944年出生上海,祖籍是江苏镇江。 1949年我们全家举家搬迁到北京,我在北京上小学和中学。 1962年在西安上大学,就是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66年我大学毕业,后来文化大革命,被分配到成都国防科工委十所,就是茶店子那里。 1968年秋,当年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全都分配到广东珠海农场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到那里劳动。 1971年的时候,我重新分配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工作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1984年底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创办了联想的前身。 关于青春 我大学毕业,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就像瞎子摸象一样。 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文革之前,当时那个阶段的人都是这样,天天向上,充满朝气,理想坚定,坚决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虽然当时的社会物质很匮乏,但是人们的思想很单纯、很想进步。1961年我到了军事学院,那时候我17岁,积极要求入党,怎么要求也入不进去。当时有一个劳动模范叫时传祥,因为掏粪掏的得很好而受到表彰和尊敬。我们向他学习,我们也去掏粪,改造自己的思想,解决缺乏贫下中农感情的问题。好事情做完不写日记,也不告诉任何人。 在1966年之前,我都是一个学生。1966年,我大学毕业,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摸着是一个象尾巴,大家要向人介绍整个象是什么。 文革一开始,我是积极响应的。但是1966年10月之后,我开始受到多方面影响,比较怀疑和迷茫。当时其他人还很坚定,但是我开始迷茫,觉得可能有很多历史遗留的矛盾通过文革爆发。我很快有了自己的想法,心如死灰。直到1973年,邓小平又出来了,我心里开始活跃起来。1976年,开始批邓,我的悲哀转成了愤怒。 关于时代 每个人的梦和中国梦就会连在一起,变成深层的追求。 到现在,我已经经历过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也承受住了我年轻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的富裕生活。 1970年代,我和太太曾经梦想老了以后能不能买辆三轮,我拉着你去旅游,我当时的最高储蓄才80块钱。 今天的富裕生活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的想象。我生活在中国历史时代的拐点上,希望有可能看到中国在全方位成为世界上最受尊重的国家,这是我衷心的希望,希望我能够活着看到这一天。 我觉得,未来的十年,中产阶级的大量增加会让内需消费拉动中国的经济。以前老百姓没钱怎么拉动内需?根本不可能。如果今天有一个顶层设计,系统设计之后,真的能够做到让社会公平正义,有15亿人口的中国经济就一定会良性循环。有了钱,有社会的持续稳定,国家一定会持续强大。 而且每个人的梦和中国梦就会连在一起,变成深层的追求。强大的军事实力再配上相应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会提高,社会好了,政府公信力必然会提高,中国会更加繁荣,中国梦会变成现实。科技层面也还有很多可发展的空间。 关于梦想 我觉得凭什么我说话能抑扬顿挫,但是一唱歌就像念经? 我特别感谢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使我自己的中国梦超出了预期。当改革开始的时候,我办联想,当时没有更高的追求,我只是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我能干点事。谁知道后来做了以后,我又提了更高的目标,就是想创造一个中国品牌的电脑,做到跟外国人竞争,竟然能成为排在世界前列的品牌,这个远远超过我原来的预期。我新的预期,是希望培养一批领军人物,能在若干年后有几个联想系的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个梦想也远远超过我自己的预期,我觉得我这辈子就是太值了。 在生活中,我很注重健康,我希望在联想需要我的时候能够起到作用,我希望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欢乐,我还要努力练好高尔夫球,我还有很多想看而没空看的书、电影、电视剧,我还想学太极拳,再有时间我还想学唱歌。为什么呢?我觉得凭什么我说话能抑扬顿挫,但是一唱歌就像念经? 关于读书 我挺喜欢看小说,从小说中我觉得还是能够有所领悟。 我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但文字要好。不爱看的书就是纯管理带有说教性、完全定义性的书。另外也挺喜欢看小说,从小说中我觉得还是能够有所领悟。 最近也挺愿意看家长里短的书,我跟公司年轻人接触时间不多,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很难,更没有时间谈家里的事,通过这类书、电影、电视,知道一些关于年轻人的现实的东西,尽管很片面,比如《蜗居》。 看书都是要自己悟。比如我从小就看《三国演义》,但是到现在才悟出其中道理。诸葛亮到底是个悲剧人物还是成功人物?历史上看他是成功人物,现在的人都把诸葛亮看成道德和智慧典范。但他是悲剧人物,因为他预定的目标没有完成,而他本该有可能完成的。 他之所以没有完成是因为身体日益劳累衰落下来,其实他可以早几年就做好接班计划,让接班人在一线锻炼。越亲力亲为,越鞠躬尽瘁,实际是把心意尽到了,但目的实现不了。方法论上讲,不管是谁,应该把做事目的想清楚,然后根据目的做事。 看有关曾国藩的书籍时,我总结三点。第一,曾国藩是屡败屡战,这种顽强劲头是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第二,曾很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看到对手的时候喜欢贬低对手,但他更多地看到竞争对手和幕僚的长处。第三,曾国藩很注意反省。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看书人自己悟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