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晚7点15分许,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中心“绿区”的一家黎巴嫩餐馆遭自杀式爆炸袭击。这是2014年以来喀布尔发生的第五起类似事件,却是造成伤亡最严重的一次:21人死亡,逾30人受伤。共有13名外国人死亡,其中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喀布尔代表瓦布尔·阿卜杜拉。 与这家餐厅一墙之隔的是我和同事们的办公生活驻地……如果您跟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样,是美剧《国土安全》的粉丝,对其中与极端恐怖分子作战和爆炸的场面一定很有概念。这里,我以亲身经历负责任地告诉你,真实比艺术作品更残酷。 遇袭的餐厅我曾多次光顾,生意火爆 餐厅建筑离我房间窗户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0米 其实来阿富汗驻外之前,我本人对于“战地记者”也持有同样的想法,既好奇又刺激。好像成为战地记者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或多或少的情结。也许这代表着勇敢、机敏与成功,甚至还有一丝对于战胜恐惧的大无畏精神。 但我的这种想法从亲历爆炸那一刻起改变了。 星期五是阿富汗的休息日,按当地恐怖袭击“潜规则”,鲜少爆炸和袭击会发生在这个日子。 我所在的区域又是喀布尔的富人区,安全形势相对较好。而且周围遍布外国机构,阿政府着重加强此区域的安保工作——用十步一哨、五步一岗来形容绝对不过分。 遇袭的黎巴嫩餐厅我多次光顾。由于价格不菲,这家餐厅的食客几乎全是外国人,每晚生意火爆。因为离得近,分社的大多数重要社交活动都会选在那里。餐厅建筑离我房间窗户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0米。 爆炸余响还在回荡,紧接着响起密集的枪声 我意识到这是塔利班的惯用手段 爆炸发生时,我正在临窗的写字台前写东西。突然一声巨响震耳欲聋,耳朵“嗡”的一声,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发生在附近的爆炸袭击。 我相信大多数人没有过亲历爆炸的经验,我也是头一次。我的第一反应还真不是立刻避险,懵了大约一两秒。 当我晃过神来,发现窗玻璃不停震颤时,我下意识一抱头,顺势钻到写字台下。因为分社2009年底曾被一次发生在附近的汽车爆炸波及,窗户玻璃全部炸裂,所以我有意识地躲避一下被玻璃划伤的危险。 爆炸余响还在回荡,外面紧接着响起密集的枪声——我意识到这是塔利班的惯用手段。自杀式爆炸只是为了炸开一条血路,以便第二梯队的武装分子冲进室内扫射。事后证明,塔利班的确是这个套路。 坦诚地讲,发快讯时我的手一直在颤抖 同事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AK-47也已上膛 混乱中,我们都不知道这次袭击的目标具体是哪里。我在写字台下停留了10秒左右,确定我们办公室不是袭击目标,同时以防有冷枪隔窗打进来。 待枪声稍弱,我迅速跑出卧室,下楼到前院看看我的阿富汗同事是否受伤。但后来我得知,离开卧室时我犯了个可能致命的错误:离开时应该熄灭所有的灯光。 为了防冷枪,我贴着院墙来到前院。进入阿富汗同事房间时,我震撼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已经做好战斗准备。同事奥格格甚至已套上防弹衣、AK-47冲锋枪也已上膛。从拉枪栓的动作就看出他的确受过职业军事训练。 看到同事无恙时,我安心了些并在他们的房间立即发出去第一条英文快讯。此时,离爆炸声响起大约已经过了一分钟。坦诚地讲,发快讯时我的手一直在颤抖。 此刻,奥格格用生硬的英语对我说:“Eason,来了好多恐怖分子,我已经做好战斗准备。” 同事递给我防弹衣,还用手势告诉我要卧倒 “别打电话,别亮光,恐怖分子会知道我们在这” 奥格格在转瞬之间判断出爆炸声来自后院,提枪贴着墙根把后院先巡视了一番,确保没有人跳墙闯入。同时,他把相对安全的前院留给另一个同事苏非来把守。受过训练和我这没受过训练的“菜鸟”果然大不一样。 由于我的房间在分社二楼,离爆炸地点最近,也最空旷。虽然最危险,但视野最好,最容易观察情况。奥格格迅速进入我房间,他一路上把分社内所有发光物全部熄灭。然后拉上房间窗帘,保证外面看不到里面。 奥格格打开我房间阳台门,躲在窗帘后,只有枪口伸出窗帘,身体时而半蹲,时而直立,但端枪姿势始终不变。而这一切过程我都战战兢兢地跟在他身后。百忙之中,奥格格还把一件防弹衣递给了我,一个劲地用手势告诉我要卧倒。 此刻,询问我安全状况的电话、短信、微信都已经开始发过来,电话一直在响,屏幕一直在闪。 我心里温暖极了,那种感受绝对不是平时一句无关痛痒的祝福能够比拟的。但这可急坏了奥格格,他一个劲地压低声音,用手势告诉我:“别打电话,别亮光,恐怖分子会知道我们在这。” 事后我问奥格格:“如果在警戒时发现有人试图从遇袭餐厅二楼翻墙进入我分社后院,你会怎么做?” “我会大喊站住,别动,举起手。然后判断这个人是逃生的平民,还是恐怖分子。” 我再问:“如果他们不听怎么办?” “那我肯定开枪打他们的腿。” “你怎么判断那些人是恐怖分子还是逃生平民?” “我受过训练,我能通过他们的动作看出来。要是恐怖分子我就直接爆头。” 【战地记者的懊恼】 没有拿起相机到现场去 错过了爆炸时最有冲击力的画面 在这次报道中,我懊悔的是,爆炸发生的前10分钟内,阿富汗军警还没有赶来前,我应该拿起相机到现场去。因为那个时候的照片最有冲击力,最真实。 那时候恐怖分子在屋内扫射,街道上相对安全。等军警赶来后,整个街区都被封锁。我的同事从外面进不来干着急,而我在里面又出不去,错过了爆炸时最有现场感的那个画面。直到现在,该餐厅所在街道都被警察封锁,餐厅正门更是被警察用水泥板挡住。至今没有一张有震撼力的爆炸现场照片被刊登出来。
我后来想起我前一段时间采访过的普利策奖获得者阿富汗记者马苏德。他的获奖照片就是在刚爆炸不久捕捉到幸存小姑娘的脆弱与无助,这种震撼力直击人心。而我就在邻居遇袭这么近的地方却没能跑出去拍一张照片。 当晚12点,整个街区基本上恢复了平静。街道上警察叫喊声嘈杂不停,警灯闪烁。奥格格一直在二楼阳台前警戒,不离开一步。而分社负责安保的狼狗“小豹子”却吓得浑身瑟瑟发抖,趴在客厅地上一步都不走。 求生避险对任何生物来说都是本能,而在这种时刻主动关闭上述功能的或许只有记者吧。 注:作者系新华社驻喀布尔分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