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首页
家居闲置
买房卖房
整租分租
生意买卖
移民教育
服务信息
车辆交易
阿村论坛
求职招工
23-12-2013 09:17| 发布者: autumn| 查看: 24| 评论: 0
作为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在卡斯特罗政权的领导下走过了50个年头。从冷战时期的红色堡垒,到苏联解体后的加勒比海“孤岛”,坚守计划经济体制的古巴物资紧缺,人民生活长期困窘。2011年,卡斯特罗兄弟完成权力交接,古巴也开始了对经济改革的小心摸索。这场不变“颜色”的变革,能否给古巴人民带来希望?
有“加勒比海明珠”之称的古巴,在上世纪50年代是拉美最富裕发达的国家之一。古巴拥有发达的制糖业,是美国五大贸易伙伴之一,被看作“美国的后花园”。在当时,美国资本几乎控制了整个古巴的经济。图为1960年1月,哈瓦那总统府前的嘉年华花车。Rolls Press/Popperfoto
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亲美政府,两年后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激进的社会经济改革,包括废除美国公司的一切租让权,接管美国钢铁等企业所占用的土地。同年,美国宣布与古巴断交,并对其实施全面经济封锁。图为1960年,古巴首都哈瓦那,总统多铁戈斯和总理菲德尔·卡斯特罗正在签署将国内美资银行收为国有的文件。Prensa Latina
为应对美国封锁而引发的经济困难,古巴于1962年实行食物配额制度,推行“供应卡”,以极低的价格向人们定量供应面包、大米等食物,食物配额制度的原则是“平均”。而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西方堡垒,古巴得到了巨额的援助。有数据显示,当时苏联每年对古巴的援助高达40亿到60亿美元。图为一名食品供应社的社员在顾客的供应卡上画标识。REUTERS/Stringer
上世纪90年代,苏联东欧剧变。古巴不止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更失去了支援。随着援助的停止,古巴陷入了能源紧缺、物资匮乏的“非常时期”。配给制让政府背负了巨额的财政负担,而普通古巴人也饱受了物资供应不足的苦,三分之二的日常生活用品必须高价在黑市场上购买。图为2008年9月10日,哈瓦那街头,买面包的人们排起了长队。REUTERS/Claudia Daut
古巴首都哈瓦那完整地保存着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大批古建筑。1982年,哈瓦那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然而因为资金匮乏,这批建筑得不到修缮和保护,沦为“大杂院”。图为1995年8月15日,“非常时期”的首都哈瓦那街头。Stephen Ferry/Liaison
古巴一直以“世界上最完善的医疗制度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为傲。在古巴,每120至150个家庭就有一名家庭医生和至少一名护士。图为1999年,“医药短缺时期”,一名顾客站在一家空空如也的药店前。Robert Nickelsberg/Liaison
古巴政府一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免费。即使在内有经济困难、外有军事威胁的1990年,古巴的教育经费也比军事开支多1倍。据统计,目前古巴共有96所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图为1997年11月8日,哈瓦那一所小学里,小学生们在表演“切格瓦拉”的剧目。Stephen Ferry/Liaison/Getty Images
90年代,古巴人为了节约能源,增加载客量,开始将载重汽车车头与铁皮车厢结合成一种特殊的公交车,车费十分低廉。因为背部有两个隆起,当地人称它为“骆驼”。类似“骆驼”一样自发创造,成为古巴“非常时期”的缩影。图为2007年2月3日,哈瓦那街头的“骆驼”公交车。REUTERS/Enrique De La Osa
面对严峻的形势,古巴出台了调整措施,例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美元流通合法化、开设自由市场。因为担心一旦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外资的涌入会让社会主义制度稳定性受影响,古巴的经济政策反复无常。图为1997年10月20日,哈瓦那的一个雪茄工厂里,一名男子正在对着广播朗读“革命”书本。Phillippe Diederich
当地时间1999年11月18日,哈瓦那街头,一名男孩穿着美国亲戚送他的Tommy Hilfiger牌T恤。和所有人一样,古巴人也想要和平富裕的生活,不少人选择了海峡对岸的美国。目前,约三分之一的古巴家庭在美国有亲戚,他们或是合法移民,或是通过各种途径逃出去的。
当地时间1995年8月15日,哈瓦那街头,排队办护照的人们。Stephen Ferry/Liaison
1980年,几乎一夜之间,12.5万古巴难民逃至美国迈阿密,这便是著名的马列尔偷渡事件。1994年,美国又迎来新的一波古巴偷渡潮。图为1994年9月11日,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几名乘坐皮筏偷渡的古巴人,船帆上用数种语言写着“我们要做自由人”的口号。REUTERS/STR New
根据美国政策,在海上被截获的古巴偷渡者,会被遣返古巴。只有成功上岸的偷渡者,才可留在美国。他们在陆上口岸登记后,会自动获准以政治难民的身分进入美国。图为1995年5月1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美国海警截获了一批企图偷渡的古巴人。Steve Aitkins/Contributor
1994年8月,古巴一艘偷渡船在美国佛罗里达海域遇险。8月27日,数百名古巴移民聚集在遇难船只边,抗议对岸的卡斯特罗。Stephen Ferry/Contributor
1999年,6岁的古巴男童埃连随母亲继父一起偷渡美国,途中遇到风浪,包括埃连母亲在内的11人遇难。埃连被救后送到了迈阿密的叔祖父家。一时间,古美双方展开了一场埃连争夺战。最终,美国移民局遣返埃连。埃连回国后,被古巴塑造成一位“民族英雄”,他的父亲胡安原本只是一名餐馆工人,却因此事被选为国会议员。
卡斯特罗也从来没有放松对美国的“批驳”。图为2004年12月21日,哈瓦那街头树立着美国士兵虐待伊拉克囚徒的巨幅照片。Sven Creutzmann/Mambo Photo/Contributor
2010年10月21日,古巴圣克拉拉,绝食中的古巴异见人士盖勒莫·法里纳在家中休息。为了让外界关注在古巴2003年镇压中被捕入狱的异见份子的困境,法里纳已经绝食134天,并获得欧洲议会颁发的2010年萨哈洛夫人权奖。此前,古巴持不同政见的重要人物奥兰多·萨帕塔在狱中绝食抗议85天后去世。 IC
为将政府从沉重的经济负担中解放出来,1993年,古巴批准了个体从事的135种职业,曾经有数万人获得个体经营执照,“个体户”这个词开始被古巴人所熟悉。图为1995年8月15日,哈瓦那街头,一名专门维修一次性打火机的摊贩。Stephen Ferry/Contributor
“即使是开放,也是小心翼翼的。”这些经济措施是经济遭遇困难时期“被迫”采取的。等经济形势好转,政策就出现了反复。政府开始禁止美元的流通,并逐渐减少甚至停止个体营业执照的发放。不过,随着经济形势的再次恶化,新的调整措施也随之而来。图为哈瓦那一家家庭美发店。CFP
在古巴,私人餐馆规定不能雇人,每家餐馆最多只能摆3张桌子,容纳12名客人。而首都哈瓦那的外国人圈子里,曾流传着一份“指南”,专门介绍有特色的“地下”餐厅。但到这些餐厅去吃饭必须要电话预约,然后在约定时间到达,报上预约姓名才被允许进去。图为2011年1月20日,古巴城市Cienfuegos,外国游客在一家“地下餐厅”用餐。REUTERS/Desmond Boylan
卡斯特罗曾说过:“开放旅游业等于让自己老婆跟别人睡觉一样”,但迫于国内缺乏支柱产业,他还是对外开放了旅游业。古巴政府把允许外国人进出的旅游景点与旅馆划为涉外特区,严禁古巴人进入此类地区。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巴拉德罗海滩,就看不到一个古巴人的身影。图为2003年1月2日,“太阳鸟”游轮驶入哈瓦那港。AP Photo/Jose Goitia
1997年10月15日,哈瓦那,一名外国女子和一名本地古巴男子在街头跳舞。Stephen Ferry/Contributor
除了热带风情和海滩风光,古巴旅游业的最大卖点,便是切·格瓦拉。图为2007年10月7日,哈瓦那街头,一个贩卖纪念T恤的流动摊位。AP Photo/Jose Luis Magana
自旅游业开放以来,涉外宾馆禁止古巴人使用,当地人批评古巴推行的是一套“经济上的种族隔离”体系。2008年3月,时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政府取消了禁止古巴人使用涉外度假酒店的禁令。古巴人还可以使用过去只向外国人提供服务的设施,其中包括古巴顶级度假胜地巴拉德罗海滩。图为2008年3月31日,哈瓦那,小学生们参观Conde de Villanueva酒店。AP Photo/Javier Galeano
即便本地人有资格进入自己国家的宾馆,却不意味着他们真的能享用。对于人均收不到20美元的古巴人来说,外国游客出入的场所实在遥不可及。图为2008年4月23日,哈瓦那一家酒店,一名古巴服务员透过窗户观看正在举行的时装发布会。Ramon Espinosa
2008年,古巴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飓风袭击,损失近100亿美元。 随后而来的金融危机又对它的出口造成严重打击。与此同时,古巴还背负着高额外债。外国贷款对古巴经济的支持很大,但古巴政府在借债后,并未及时进行调整,而是寻求新的借款国。据外国媒体报道,2009年底,古巴外债高达304亿美元。图为2008年8月31日,古巴的Consolacion del Sur地区,行人走过被飓风摧毁的街道。AP Photo/Javier Galeano
古巴曾计划在2011年3月前要裁减50多万国有职工。古巴国营机构约有510万人,占全国劳动人口的80%以上。如果裁员50万人,就意味着古巴1/10的劳动人口将丢掉“铁饭碗”。结果裁员进行得并不顺利。劳尔·卡斯特罗承认现阶段“进度落后”,古巴“至少需要5年”完成经济改革。图为哈瓦那街头等公车的上班族。GETTY
2011年4月19日,古巴首都哈瓦那,菲德尔·卡斯特罗(左)和新当选的古共第一书记劳尔·卡斯特罗出席古巴共产党六大闭幕式。而在这次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并非两兄弟的权力交接,而是1000名代表通过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方针》的主要目的是扩大个体经济份额,逐步缩小国有经济比重。在众多的提议中,最受关注的是取消“供应卡”和允许房屋及汽车买卖。AP
不同于中国,古巴始终坚守计划经济体制。劳尔·卡斯特罗强调,古巴不会搞市场经济,同时也表示古巴正在进行的“经济模式现代化”进程不会造成财富集中,避免“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情况发生。50年来,古巴人民从“贫富不均”落入“均贫”的无奈境地。面对一场不变“颜色”的变革,欢呼还为时过早。
更多网易《看客》,敬请点击查看>>>[详细]
评论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