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寡头英国身亡续:曾押宝叶利钦收获石油产业
30-3-2013 09:21|
发布者: autumn|
查看: 56|
评论: 0
摘要:
3月23日,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被保镖发现在伦敦郊外寓所的浴室中身亡。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尸检结果显示,他的死因与“缢
3月23日,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被保镖发现在伦敦郊外寓所的浴室中身亡。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尸检结果显示,他的死因与“缢死”的特征相吻,此前英国警方多次重申,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第三方”涉案。
3月28日,负责此案的探长马克·毕塞尔说,“谋杀也不是不可能。”但同时强调,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是谋杀。别氏的尸体解剖结果表明他有一根肋骨骨折,但并没有在身上发现有任何淤青。毕塞尔表示,别列佐夫斯基的脖子周围有条绳索,在他上方的浴帘杆上也有一块相似材料。
别氏的家人则透露,他们将在警方做完检测并归还尸体之后,为别氏举行葬礼,预计将在六周以后。
从呼风唤雨的政权核心,到身背多项罪名成为祖国“头号敌人”的流亡者,别列佐夫斯基的一生,从不缺少话题,就连人生的最后几个小时,都成为人们猜测不断的谜团。 (高美)
无论有关他生命最后几个小时的真相如何,他的死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有观察家称
戏剧的一生
【权力和金钱】
“投资”叶利钦 收获石油产业
他从不会停止追逐,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扩张是生命意义之所在”。《华盛顿邮报》莫斯科记者站前任主任大卫·霍夫曼说。
在20世纪80年代,怀揣野心的数学系教授别列佐夫斯基看准东欧剧变的时机下海经商,利用精明的数学头脑和在政界建立的人脉,倒卖起了汽车,狠赚一大笔。一夜暴富的别氏开始了“大扩张”,收购多家国有汽车企业,转战金融界。
随着财富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他做出了一笔“政治投资”,别氏收购了俄罗斯多家电视台和报纸,利用这些媒体帮叶利钦宣传助其二次连任,而作为交换,叶利钦帮助其对石油等垄断行业的收购。
为筹措资金,政府出台了“以贷款换股权”的政策,即银行(出资方)借钱给政府,成为企业临时大股东;如政府未能如期还钱,那么银行将正式接手企业。由于当时的政府,根本无力偿还这些巨额贷款,所以实质上,这项政策成了将国有企业转化为私人企业的一个途径。
别氏和当时的密友阿布拉莫维奇通过这一政策,联手掌控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别氏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财富令这家公司进入“以贷款换股权”的程序;阿布则出现在台前,以竞标人的身份参与竞拍,击败另外三家竞标公司拿下这家巨型石油公司。阿布正式掌控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后,每年向别氏支付巨额报酬,而这为两人日后诉诸法庭埋下了伏笔。
【通缉和流亡】
从呼风唤雨到“无家可归”
别氏流亡一年后,大卫·霍夫曼《寡头》一书中写到,普京在一次记者会上被问到别氏,他平静地说道:“别列佐夫斯基是谁?”
别列佐夫斯基对叶利钦的投资,取得丰厚的回报。1997年,他以数十亿美元身家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球第九大富豪。这段时期,也是别氏最为呼风唤雨的时期,俄罗斯前任副总理盖达尔曾说:“在最厉害的时候,俄罗斯政府被7至10个商人左右,他们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撤换总理”。这一时期并没有持续太长。
当选总统3周后,普京宣布,修改宪法以扩大中央政府权力,限制地方分裂势力和寡头特权。同时,普京还要求他放弃对手中几家俄罗斯主要电视台的掌控权。此前,另一位媒体大亨古辛斯基已遭逮捕,在签署同意将其名下媒体转为国有的文件后,被允许离开俄罗斯。别氏逐渐意识到,他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卖掉自己在电视台的股份,并离开了俄罗斯。
2000年10月19日,别氏被通缉的消息成为俄各大媒体的头条,俄总检察院对别列佐夫斯基提出的三项指控是:洗钱、藏匿外汇收入、怂恿金融诈骗。同时,别列佐夫斯基的别墅也被查封,他在莫斯科成为了“无家可归之人。”在被通缉期间,别列佐夫斯基取得了英国的政治避难身份,开始了流亡生活。
【官司和旧友】
从巨额债务到时代的终结
“别列佐夫斯基离世,是他最近几年生命的合乎逻辑的终结。”俄罗斯记者、国家杜马议员赫尹什坦说。
流亡英国的别氏,经济每况愈下,但却频频遭受打击。2008年,他以一场“英国史上最贵离婚”再登头条,法庭判他支付前妻1.5亿到3亿美元赡养费。
而对他打击最大的要属他和切尔西俱乐部老板阿布拉莫维奇的那场“世纪诉讼”。2007年,别氏对曾被视为“儿子”一般的阿布提起诉讼,称其用“欺骗、敲诈和勒索”的手段,自他手中攫取了价值55亿美元的资产。但是2012年8月31日,法官驳回别氏所有诉求,输掉官司的别氏面临的是数亿元的败诉诉讼费。很多人因此相信,他是因为输掉这场官司,情绪抑郁而最终选择了自杀。
当年的七大寡头,除了弗里德曼还在老实做生意外,其他几人,都各自凋零了:维诺格拉多夫破产隐居;马尔金开设赌场不再参与政治;霍多尔科夫斯基身陷囹圄;古辛斯基流亡以色列;斯摩棱斯克则濒临破产。有观察家称,“无论有关他生命最后几个小时的真相如何,他的死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